滨州医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方案
2023-11-30 04:02  

滨州医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及省人社厅、教育厅等工作要求,大力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按照2024年全国、全省、地方政府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及等文件要求,经过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做好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力推动2024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学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校2024届毕业生共有434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39人,本科学历3709人,涵盖医、理、管理、工、教育5大学科门类,涉及12个部门、学院,69个专业(方向)。

(二)就业意向分析

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继续处于高位运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愿也出现以下新变化:一是继续深造意愿更为强烈。大部分学生升学深造意愿强烈,希望能够通过升学深造继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专业学习,或者是希望借此更换学习和生活环境,开阔自身视野,提升求职竞争力,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二是追求“稳定”就业岗位意愿更加强烈。就业压力大,缺乏就业意识,就业倾向模糊等问题逐渐显现,部分学生受到家庭、社会文化的影响,认为国企、事业单位等编制单位收入尚可,工作稳定,相对于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工作压力较小,认同编制单位有较为完善的晋升渠道和晋升制度,能够可预见的在职场中逐步发展,职业生涯不易中断等优势特点,参加事业编考试,进入事业单位成为就业首选。学校通过网上问卷、现场座谈等方式综合获得数据表明,截止至11月份,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意愿所占比例比较多的方向为:升学深造(83.7%),参加事业编考试进入医疗企企事业单位(73.9%),基层就业、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或其他意向(14.2%),私营医疗机构或企业等意向人数(3.4%)。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再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引导毕业生积极求职就业,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确保我校2024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上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毕业生、特困人员毕业生、孤儿毕业生、重点困境儿童毕业生(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毕业生)、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特困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总体水平,社会各界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不降低。

三、具体举措

(一)强化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就业育人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校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就业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认识,提高站位,全力推进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帮助我校毕业生早就业、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二)认清严峻形势,层层落实责任,构建就业推动机制。

一是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学生发力-学院助力-多方联合”的一体化资源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动员多方资源,协同推进毕业生就业;二是健全定期研判机制。把就业工作作为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重要议题,召开202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目标,夯实工作责任。不断调整就业措施,一周一推进,一月一总结,分步骤有计划推进就业工作;三是落实就业动态监控及毕业去向落实率通报反馈机制。以毕业生就业动态监控机制和就业工作调度例会制度为载体,动态监控毕业生就业动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反馈就业率,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对于就业率滞后的学院,及时召开调度会议,开展“层层解剖式”分析,疏通就业工作堵点,改进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收集并解答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困惑,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整改意见;四是依托第三方评价机制。依托第三方权威机构撰写的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报告,通过多维立体指标,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素养、工作态度、专业水平、职业能力、职业发展潜力、薪酬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熟知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学岗匹配情况,并以此为指挥棒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培养质量,形成就业和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治理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供销对路”。五是完善考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就业先进单位、个人的评选办法,扩大就业先进个人的评选范围,将分管学生深造率、多节点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等作为评定考核依据。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有规划、工作有分工、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评的良好态势;六是深化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级层面成立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层面成立以党委(党总支)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政齐抓,明确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整合多方面资源,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挖掘岗位资源,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三)加强能力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就业指导专业化工作队伍。

一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遴选优秀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等专项学习,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理论水平,夯实理论基础;定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研活动,鼓励指导教师进行研讨,形成统一认识,深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理论认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扎实的职业化、专家化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面向以毕业生辅导员、就业联络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为主体的就业工作队伍,结合毕业生生源信息上报、就业派遣、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特困家庭毕业生认定、毕业生就业手续及流程、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等主要内容,定制化开展专题就业工作坊。重点帮助一线毕业生辅导员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政策、新问题,熟悉、把握就业工作新常态,不断提升就业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完善工作体系,强化保障措施提升就业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

按照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求,进一步明确相关标准和指标,,严格落实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校级就业工作职能部门,牵头贯彻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及学校的有关要求,做好就业信息化建设,统计、分析、发布和上报各类就业统计信息,负责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二是配齐建强就业专职人员,设置就业联络员,充分发挥校、院两级联动协同作用,详细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就业动态,及时提供靶向精准就业服务,做到学生就业特点清、就业目标明、就业进展详、就业成效实。三是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校企洽谈室、会议中心、招聘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场所,满足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与招聘面试等工作需求。四是就业专项经费投入到位。把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按生均150元拨付到位确保经费保障到位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单项预算、单项投入,规范资金使用

(五)科学精准发力统筹协调推进,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意愿。

一是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分类建立台账,按照“普遍指导、分类指导、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施策。深入了解学生就业意向。根据毕业生就业意向将毕业生分为备战升学深造、备战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基层就业和征兵入伍、企事业单位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和残疾毕业生、慢就业不就业毕业生等六个类型,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和引导工作;二是扶困帮困,精准指导。对各类困难毕业生,学院老师亲自帮扶,实行“经济上扶持,信息上首推,心理上疏导”的三位一体扶持措施;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重点帮扶一对一建立台账,及时掌握就业进展,精准帮扶指导;三是关心暖心,及时疏导。用心用情了解掌握学生就业心理,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现实难题,让就业指导更有温度,坚决守牢就业安全底线;四是关注舆情,防范隐患。密切关注就业舆情动态,切实防范化解隐患,进一步完善和畅通毕业生就业事务咨询机制渠道,及时了解学生诉求并第一时间答疑和解决问题,确保规避和化解各类网险舆情。加强诚信和安全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求职,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防范招聘欺诈、“培训贷”、“天价实习”陷阱,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六)围绕办学定位,构建优势集群,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以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动“就业-招生-联动”机制建设,让就业促进科学招生。学校将专业就业情况、学生职业发展意愿和学院规划相结合,对专业结构与布局进行持续性优化与调整,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高专业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本科专业认证要求,调整招生计划,向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倾斜,减少部分就业状况和录取情况都相对较低的四年制专业招生规模。根据高考录取分数、新生报到率和专业发展情况,拟对部分专业实施隔年招生。

(七)分类施策、细化举措,切实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1、开展“就业先行”思想引领行动。“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主题,分专业、分类别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坊。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突破,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难”问题,逐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引导毕业生树立积极求职心态,尽快投身求职行动,尽早落实毕业去向。

2、开展“就选山东”集中招聘行动。充分利用“24365智慧就业平台”、 “就选山东”、“优聘.烟台引才云平台”、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微信服务号等平台帮助毕业生全面掌握了解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及政策;认真做好毕业生考研升学、事业编考试、“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等政策性就业项目的动员宣传、组织报名和指导跟进工作;针对 2024届、2025届毕业生,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通过开展多渠道招聘宣讲活动、积极承办省级集中招聘活动,举办线上专场招聘、线下校园招聘等措施,分学院开展医护类专业、药学类、卫生管理类、残疾人毕业生等专场双选会系列活动,引导供需双方充分对接;通过拓宽宣传力度、强化管理服务等举措,聚焦我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着力挖掘更多优质岗位,精心遴选优质单位参会,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发布岗位信息,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

3、开展“规划启航,职引未来”就业能力提升行动。组织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系列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定位和心理预期,深入了解、适应当下全新求职模式,寻找适合自身特点成长的发展空间,增强面试心理素质,不断提升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开展“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拓岗专项行动。

一是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组织校领导班子、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走访用人单位,明确任务目标,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岗位资源,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医教融合,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二是夯实专业契合度高、关系紧密用人单位“就业市场”。持续完善近三年参加过我校招聘会的招聘单位、近三年录用过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毕业生生源地的县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与我校附属医院有业务关系的“四类型”用人单位动态数据库,做到100%联系沟通到位,100%推送毕业生信息到位,100%专人跟踪服务到位,做好人岗匹配分析,根据岗位专业需求,精准“点对点”推送给不同专业毕业生;三是主动对接各地市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同类医学院校及网络社区平台,广泛汇聚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创业资源。共同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活动和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四是充分发挥专职就业工作队伍和党政干部、专业教师、校友等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拓宽市场性岗位就业主渠道。

5、开展“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创新创业促进行动。

一是为毕业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服务,争取各类创业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发展,推进孵化基地建设;二是组织双创导师做好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和实践指导,加强学生对双创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让学生在学习竞赛过程中了解项目学习、研究和管理的过程。围绕大学生创新需求,加强资源协调对接,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6、开展“调整心态,快乐求职”就业心理帮扶行动。

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困惑,为毕业生缓解来自升学、求职、答辩、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为顺利毕业提供心理关爱与专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确保心理疏导“不停歇”。及时引导毕业生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正确评估自我,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升学求职,合理调整升学期望和求职意向,正确认识择业挫折,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

7、开展“安不忘危,共筑长城”毕业生应征入伍政策宣传行动。

结合兵役机关“两征两退”要求,密切军地协同,加强征兵宣传教育,结合我校兵源实际,对征兵工作进行全面再宣传、再动员、再摸排;邀请地方武装部、征兵办官兵开展征兵宣传进校园活动,讲清讲透升学就业入伍优惠政策,把各级各部门出台的利好举措和优惠政策告知每一名毕业生,推进以毕业生为重点的精准动员,全面建好征兵动员工作台账,真正做到应报尽报,应征尽征,提高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的征集数量和比例。

8、开展“持续关爱,兜底帮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行动。

织密未就业毕业生服务网,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全方位就业管理体系,确保实现就业指导与服务全年全员全覆盖。以“离校不离联系、离校不离服务”为原则,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指导和优质便捷的就业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各部门、院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准确把握2024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多管齐下,落实落细。各院系“一把手”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分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精准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开拓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以学校发展大局为立足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力点,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贯穿全程、内容丰富、机制完备。

(三)严格核查,严守底线。严守就业统计底线,严格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坚决杜绝就业数据造假行为,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严格执行教育部“四不准”“三不得”要求。进一步健全全体毕业生参与的就业状况统计核查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人,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有效。

(四)总结精炼,宣传推广。及时把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做法总结出来、推广开来,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不断丰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完善就业服务体制机制,改进就业工作方式方法,拓宽就业工作领域渠道,推动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2024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87万人,同比增长29万人,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压力和就业难度明显增大。全校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统筹协调,夯实责任,积极作为,注重实效,切实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工作,以更强的担当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完成我校毕业生“稳就业”、“保就业”目标任务,努力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滨州医学院

                                                  20231124日


关闭窗口
{主页|收藏}

Copyright © 2006 滨州医学院新闻网
程序设计&技术支持:新闻中心
鲁ICP备********号